土特产 :“乡货”变“香货”

特色商品     9099

年年春颜,岁岁柳绿。千里之外的北京市,一场“兴安产 安心选”农产品推介会让科右前旗“土特产”在这个春天里火出了圈,20家企业的88种优质品牌特色产品收获3.3亿元订单,米面油、干果干菜、酒水饮料等农特产品走上北京市民餐桌,远出深山的“乡货”俨然成为市民争抢的“香货”。

微信图片_20230510092114.jpg

曾被拦在大山里的农特产品凭啥火出圈,答案只有一个:以“土”为本、以“特”为魂,以“产”为旗的农产品实现了乡土资源的“转化性再造”、地方风情的“可持续再造”与产业集群的“高质量锻造”,农产品不再是过去的“土特产”,在经过科学养殖,地区规模化生产之后,进入农特优产品行列中,拉动地方特色农产品迅速出圈,联合多条产业带,打造“爆款”持续赋能。

微信图片_20230510092346.png

“看上去不起眼,创造的产值却着实让人惊叹,这就是不可貌相的‘土特产’。”前旗归流河镇金刚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包凤英这样评价她的大米,从2017年开始成立科右前旗金刚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施用有机肥、农家肥种植水稻,“短短5年时间,实现销售额超300万元的目标,最远卖到了安徽、上海等地,每斤大米均价达到6元,许多‘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

微信图片_20230510092041.png

市场不会在乎你的“出身”,只会在乎你的“成色”。在前旗俄体镇,“小沙果”、“俄体粉条”“草编”成一镇三品代表。小沙果之所以成为三品之首,则因其在当地长达30多年的栽植历史。全镇40%以上的人口栽植林果,面积达到2.4万亩,大小果园600多个,年产值达4800余万元。岭西建成的果干加工厂经营有13年之久,从最初单一品种到目前的2大品种、9个类别,让原本“提篮叫卖”的小果子“盛装远嫁”到北上广等一二线城市,也让果农亩增收入增加2000余元。

微信图片_20230510092326.png

三品之二的粉产业则带动镇内外近1万人从中分得一杯羹。特别是以粉文化推动粉产品“水晶饺”“水粉”等形成的“全粉宴”享誉区内外,每年引来游客近4万人,全年仅“全粉宴”收入可达200万元。引发上串下联的裂变效益体现在“公司+合作社+种植户”产业链条上,不仅让马铃薯种植户每亩效益提高400余元,还让粉企业及合作社每年收入超1000万元。而利用当地玉米叶制成的各类型草编就成了“旅游+”链条上新兴的一环,创立于2016年的沈盟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全镇100多户剩余劳动力就业。旅游作为俄体镇的第三品掘金势浓,赏景、看花摘果、品美食让这个农业大镇人气飙升,旅游收入一年高于一年。

微信图片_20230510092124.jpg

如果说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的五大振兴整体布局中居于首位,那么“土特产”则是产业振兴之路的路基。前旗地域面积1.7万平安公里,南北相距200多公里,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地理空间差别很大,为“土特产”生根发芽提供条件。各苏木乡镇也不断琢磨“土特产”的丰富内涵,出产不少令人耳熟能详的农特产品,如居力很镇西瓜、察尔森鱼、归流河大米、乌兰毛都牛羊肉等,很多乡镇实现“一乡一品”,而且在向“一村一品”深入推进。一方山水、一片净土“秘制”的“土特产”因品质优还走出国门,比如:指尖下的草编走闯入俄罗斯市场,黑土地上的道地药材飘洋过海叩开韩国大门,洮儿河水孕育下的兴安家禾大米获欧盟市场“通行证”......

微信图片_20230510092133.png

遍野农桑,战鼓擂响。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前旗紧盯市场需求,采取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推动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努力打好土特产“创新牌”,“农业+”康养、文化、旅游、教育等融合形成了多业态的发展模式,随之而来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使农业产业链条延长,小众类、精准化、中高端产品等如雨后笋,带着拔节的阵痛茁壮而出,乡村不再是“土里刨食”所在,早已成为“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荟萃之地,农业附加值提升加快,全旗有“两品一标”认证产品128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56.6万亩,农畜产品产量近8万吨,前旗“味道”的“土特产”逐步走向全国各地,大大增加了农户收入。

微信图片_20230510092336.png

“土特产”的销售也带动了物流、商贸等服务业的兴起,促使形成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相互协调,双轮互促的协同推进局面,一个个响当当的支柱产业在广袤乡村漾起无穷活力。(文/时秀霞  图/科右前旗融媒体中心提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