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国铺满了桃红柳绿,严寒尚未完全褪去的阿尔山,已悄然于冰雪中蓄势而来。不冻河的涓涓流水、杜鹃湖畔的花枝,都在诉说着冬与春的不舍与交替。五色齐涂,全时绽放,全域全季旅游新格局正在阿尔山变成现实。
呆萌狍子组团驰骋雪原,野生赤狐化身林海精灵,初春的阿尔山无疑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阿尔山市具有丰富的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资源,保护好这些资源,就能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阿尔山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筑牢“绿色”发展根基,连续五年空气优良率达98%,森林覆盖率达到81.2%,绿色植被覆盖率超过95%,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超3万个的生态绿。先后获评“全国森林旅游城市示范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一带一路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称号。
阿尔山属寒温带大陆气候,积雪期从每年10月份到翌年4月份,冰雪资源丰富,雪质上乘。这些年,阿尔山市通过创新融合与差异化策略,成功擦亮冰雪名片,激活“白色”旅游经济。
“比赛中,我欣赏到了阿尔山的壮丽景色,宛如童话世界;同时,与其他选手的交流也让我受益匪浅,期待下一次还能参加。”刚刚结束比赛,来自黑龙江队的选手陈子皓说。3月9日,2024-2025全国滑雪定向挑战赛内蒙古兴安盟站在阿尔山市启幕,来自北京、浙江、山西等12个省区的运动员、滑雪爱好者齐聚阿尔山市,共享冰雪体育盛会。阿尔山市作为国家自由式滑雪基地,是我国为数不多可在阳春三月举办冰雪赛事的地区,已先后成功举办过2024-2025冰雪季暨第十九届冰雪节、2024-2025赛季全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锦标赛等多项重大冰雪赛事。赛事期间,阿尔山市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深耕“跟着赛事去旅行”实践探索,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阿尔山不仅有壮美的自然风光,还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3月16日,内蒙古兴安盟第十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在阿尔山泰康艺术中心巡展,现场还特别设置了树皮画制作体验区。树皮画作为阿尔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很开心能带着孩子来参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同时还能参与阿尔山非遗树皮画的制作。”阿尔山刘冬带着女儿观展,还亲手制作了一个树皮画扇子。
近年来,阿尔山市始终注重做好“旅游+”“+旅游”文章,通过一系列举措挖掘本土特色,打造“金色”民俗风情。深入挖掘民俗资源,夯实文化根基,开展民俗文化普查工作,建设民俗文化展览馆,全面收集蒙古、达斡尔、鄂温克等世居民族的传统习俗、民间技艺、传说故事等。打造特色民俗活动,推动文旅融合,在白狼林俗景区开展驯鹿文化体验、民族歌舞表演,结合四季节庆举办那达慕大会、森林音乐节,将民俗文化景点与自然风光景点串联起来打造“民俗文化体验之旅”等特色旅游线路,策划水韵阿尔山、当潮流遇上草原、北纬47°音乐会等演出产品,增强游客沉浸式体验。
“在国门处迎接2025年的第一个日出,这个元旦值了!”长春工程学院的学生吴传伟激动地说。2025年元月1日清晨,在位于阿尔山口岸国门前,戍守国门的移民管理警察、乌兰牧骑演员、参加研学的大学生在冰天雪地间向伟大祖国致以崇高敬意和美好祝福。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文化创造的重要成果和鲜明特征,阿尔山市始终注重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设计推出“寻迹红色爱国”之旅等多条红色旅游线路,让阿尔山的红色景点与自然风光相结合,将生态保护与红色历史融合展示。依托阿尔山口岸的历史背景,着力打造阿尔山口岸景区等红色旅游项目,开发红色研学线路,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挖掘阿尔山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丰富文化内涵。投入专项资金加强对南兴安隧道碉堡、五岔沟飞机堡等红色遗迹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拭亮红色遗迹,留住红色财富。
近年来,阿尔山市还注重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赋能智慧旅游,增强“蓝色”科技体验。全面启动绿色小城建设,以打造“三无城市”为主攻方向,重点实施9个方面、36个支撑项目,无动力单车、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智慧旅游系统实现“一部手机游阿尔山”,生态博物馆群落让自然教育可视化,森林木屋与温泉民宿集群重塑野奢旅行定义。着力丰富业态场景,实施“鹿角湾”温泉度假营地等标杆项目,温泉资源得到了系统化开发和多元化打造,休闲度假游成为阿尔山旅游新风尚。阿尔山·青坊、水韵阿尔山演艺、“脉动地球·生命起源”5D+VR影院丰富了夜间经济,阿尔缮疗法体验馆创造了康养结合新范例。
通过开通旅游专列、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这座边陲小城已接入京津冀3小时旅游圈,年接待游客量突破500万人次,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阿尔山,这座被大自然偏爱的生态之城,正以“五色”为画笔,以四季为画卷,在绿水青山间挥洒诗意,于冰天雪地中谱写华章,完成一场从“季节限定”到“全时绽放”的旅游革命。(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