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学院培育文旅融合“尖兵”累计超1500人

草原经济  艾炳杨   17

11月11日,“极致草原·世界共享”呼伦贝尔草原旅游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举行。呼伦贝尔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张玉柱在会上介绍,呼伦贝尔学院已构建起“本—硕”贯通、“文旅”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累计培养毕业生1500余人。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凝聚“政校行企”合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北疆特色的文旅融合之路。

作为呼伦贝尔市唯一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院校,呼伦贝尔学院始终坚持“共生进化”理念,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为己任,与时代同频、与草原共振。学校以建设边疆民族地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总体目标,目前已开设本科专业59个,涵盖经济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有教育、旅游管理、农业、体育、美术与书法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校67年来,累计为社会输送12万余名各类人才。

张玉柱介绍,呼伦贝尔学院把旅游管理学科深度融入区域文旅发展大局。从1998年开办旅游管理专科起步,到2021年获批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MTA),至今已培养毕业生1500余人,其中近400人扎根呼伦贝尔就业创业,40余人创办文旅企业,60余人担任旅游企业高管,20余人成为旅游行政部门骨干;教师团队参与景区评审、提标提效督察等基层服务600余次,累计培训行业人员4.5万人次。同时,学院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与携程集团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牵头组建呼伦贝尔市文旅人才培养联合体,推动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累计获得文旅方向的科研及教学相关奖项24项,其中省级以上13项。

呼伦贝尔地处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前沿,拥有全球瞩目的草原森林生态系统和独具魅力的跨境文化旅游资源。这里有“天苍苍,野茫茫”的自然壮美,有蒙古族长调、那达慕等活态文化遗产的深厚积淀,地处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因老舍先生笔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经典意象,成为人们心中的诗与远方。

“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已经成为地方旅游发展和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呼伦贝尔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张玉柱说,愿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继续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和发力点,与各方深化合作、与各位携手并肩,以学术研讨为纽带、以成果转化为目标,共同探索呼伦贝尔草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共同书写呼伦贝尔文旅深度融合、全季全域共兴的新篇章。

(作者:艾炳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