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传统村落走向衰落

乡村振兴  张国栋   1626

1504575806214825.jpg

(网络配图)

传统村落被称为“文化的活化石”,是一笔宝贵财富。要直面问题,对症下药,别让传统村落走向衰落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据《半月谈》报道,记者走访发现,在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中,仍存在规划不明、多重管理、保护意识不强、资金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部分保护流于表面,部分虽入选名录却疏于管理,衰落现状令人担忧。

从媒体的报道看,在法律法规缺位、保护标准缺失、保护经费缺乏的情况下,随着村民无规划自建房、商业驱动下开发性破坏等增多,加上“城进村退”导致村落“空心化”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许多传统村落正遭遇生存危机,衰落现象日渐凸显。

一方面,存在“保护性破坏”问题,张冠李戴、“一刀切”现象严重。传统村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湘西吊脚楼古朴灵秀、徽派建筑精致典雅。有些地方通过商业运作进行开发,要么将原建筑拆掉建新,要么统一“穿衣戴帽”,导致“徽派风”“民国风”等泛滥,在“保护”中造成破坏。另一方面,责任主体不明,都在管又不知谁能管。多种管理看似有多重保障,但每个部门自有一套规划,保护和修复时,动了这里不能动那里,反倒成了多重障碍。

另外还面临人才和人气缺乏问题。传统村落砖木结构、纯木结构较多,独具特色的雕花是建筑亮点,但许多已腐朽败坏,技术传承难以为继,可能会越修越不如以前精美。不合时宜的建设破坏了乡村的风貌,让群众的“乡愁”逐渐消失等,也使得传统村落风光不再。

timg.jpg

(网络配图)

传统村落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被称为“文化的活化石”,是一笔宝贵财富。我们要直面问题,对症下药,别让传统村落走向衰落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首先,要补齐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度短板,保障经费,为合理开发和科学保护传统村落护航。

其次,要落实主体责任,摒弃住建部门牵头,其他部门“旁观”的心态,改变各自为政、相互掣肘的状态,做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

再次,要立足于乡村发展,增强村落自身“造血”功能,吸引人员回流返乡,保护建筑,留住“乡愁”,改变衰落现状,让村子“活”起来。(来源:中国旅游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