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巧用财政资金“四两”之力 撬动社会资本“千金”投入

新闻资讯     309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事关粮食安全保障、事关乡村振兴全局、事关农牧民共同富裕,是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和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针对集群建设中存在的融资“难、贵、烦”等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农牧、财政部门深研细谋、多措并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积极探索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多元投入新路径,用足用好金融支撑,赋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突出财政支持重点,强化集群建设资金精准性

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质效,避免“撒胡椒面”,内蒙古自治区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用好产业发展政策的基础上,聚焦百亿级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瞄准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规模生产基地标准化、商品化生产水平提升,农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物流设施建设,农牧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等新基建打造,市场品牌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以及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壮大等方面。采取“四补法”(资金直补、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贴息奖补)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各地产业向集群式发展,建设主体向行业引领型迈进、农畜产品向价值链终端延伸,切实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转变为“大产业”,打造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现代优势特色产业经济带8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值已达3666亿元

建立专项激励机制,激发集群建设主体活力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作为当前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单体资金额度最大、辐射范围最广、带农增收作用最强的明星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度重视项目培育和正向激励,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方案》,集中培育一批优势突出、基础条件较好、发展要素集聚、生态导向鲜明、质量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率先建立了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专项激励机制,对获批和评价结果居前的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地区,按照中央财政资金额度的10%予以奖补。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培育储备设施蔬菜、小麦、甜菜等9个百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共下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自治区激励资金1500万元,不断提升建设主体参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积极性。

加强农牧金融协同,拓宽集群建设融资渠道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财政部门不断探索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多元投入新路径,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先后联合地方金融管理局、林草、水利、人民银行等部门,共同建立金融与农牧业融合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机制,引导农信社、农行等“农字头”金融机构牵头,加大金融对全区18个农畜产品优势产业带和8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广“保险+银行+担保+监管”牲畜活体贷款模式,优化信贷产品,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截至目前,8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财政资金投入实现放大5.7倍,共撬动各类金融、社会资金投入89.6亿元,有效破解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资金瓶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