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商汤科技的“元萝卜”AI下棋机器人在内蒙古文博会首次落下精准一子,当深圳机甲之灵的AI伙伴“硅小宝”与草原上的孩子展开温暖对话,当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在北疆文化盛宴中遇到更具“人情味”的“队友”——一场八方智慧与北疆文化交融的盛宴正酣畅上演。
第九届内蒙古文博会正在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火热进行中。宇树科技、商汤科技、上海风语筑、氦豚科技、杭州云深处科技、殷墟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大咖集结北疆,不禁引人追问:内蒙古,何以成为大咖云集的新聚场?
有创新活力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精心构建的文化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体系,为创新成果提供坚实的落地土壤和广阔的市场通道。作为强力引擎,文博会更是搭建了一个高效能的精准对接平台。这种开放包容的地域气质,正成为吸引创新要素的天然养分。
商汤科技“元萝卜”团队直言被天蓝地阔与人民热情所打动,更惊叹于“这里的青少年对视觉识别、机械臂定位这些科技表现出强烈兴趣和求知欲”,本次带来的AI下棋机器人吸引了许多观众现场体验,更收获了不少意向订单。和AI下棋机器人对弈了一局后,大一学生王同学感慨:“虽然输了,但是体验非常棒,这样的互动形式特别好,深刻感受到了人工智能与文化科技的魅力。”
来自深圳的机甲之灵同样收获惊喜:首次亮相内蒙古文博会的AI陪伴玩具“酷酷仔”和“硅小宝”,凭借类真人的语音交互和科普情感陪伴功能,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公司副总经理吴颖雪表示:“我们的产品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当地朋友的咨询,大家对AI玩具展现的热情以及对科技发展的关注,让我们印象深刻。”
从北国哈尔滨到北疆内蒙古,云境科技团队成员刘师然颇有感触。这支由哈工大本硕博组成的年轻科创团队,本次参展带来智能温控羽绒服、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妮妮款和东北动物系列帽围一体,可以让穿戴者温暖地沉浸在冬天的内蒙古大草原,从北方城市的地域共鸣中寻找契合点与未来发展方向。
有文化魅力
本届文博会,春晚后爆火的宇树科技带来的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在现场遇到了同一型号的“队友”——化身文旅推荐官的“二愣”,身穿传统服饰,与乌兰牧骑演员同台演出,与观众进行交流互动,在北疆文化赋能下显得更具“人情味”。
“孩子之前在电视上见过机器狗和机器人,特别感兴趣。这种亲身体验,对培养孩子的科技兴趣很有帮助。”带着两个孩子一起来到文博会逛展的市民赵女士说。
上海风语筑本次参展带来“脑波风暴”项目,脑机接口技术与艺术化的呈现吸引了众多观众体验。公司高级运营兼创意总监高翔表示,在与内蒙古的多个项目与合作中,自己深深地被北疆文化的创新精神打动。接下来将聚焦挖掘内蒙古未开发的文旅资源或颠覆升级已开发的传统资源,创造能与游客个体产生深度链接、带来情感与经济双重价值的“故事性体验”,满足“九宫格”表达欲。
通过意念驱动两个磁悬浮小马沿着草原跑道赛跑,内蒙古自由极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本次同样带来了脑电波体验项目。创始人徐丽萍介绍,公司致力于构建沉浸式数字文旅生态,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北疆文化的元素,计划进一步将北疆文化元素融入沉浸式体验,使其更具活力、趣味性和参与度。
有思想引力
产业蓬勃的背后,是面向未来的深刻思考。内蒙古主动搭建高端对话平台,汇聚学界业界智慧,凝聚智力资源。在文博会同期举办的“北疆文化新质生产力”研讨会上,智慧交锋为北疆文化产业升级注入思想动能、引领发展方向。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提出,塑造北疆文化IP,既要深挖地域特性,更要拥抱国际化。让北疆文化突破地域限制,以“本土特色,全球视野”走向世界。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戴俊骋指出“文化二次叙事”的关键在于从受众需求出发,敢于突破北疆文化狭义要素的束缚,建议运用跨媒介、强互动、可感可体验的新形式、新内容去靠近和打动受众。
“非遗即生活、生活即内容,跟着内容去旅行是现在的主流。”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表示,推动静态文化向潮流化时尚化转化与文化传承并行不悖,要大胆创造与在地生活、消费场景深度结合的新文化,讲述北疆人民开拓创新的时代故事。
内蒙古,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正以其辽阔的胸怀、独特的文化基因、富有远见的产业政策和日益浓厚的创新氛围,形成强大的“北疆磁力场”,吸引八方智慧共同绘制北疆文化新图景,迎接属于它的“文化新质时代”。(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