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的乡野村落间,一支由66名文艺工作者组成的“文化村长”队伍,正以“种文化”的深耕姿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文化活力,让昔日“送文化”的暂时热闹,转变为如今村民主动参与的文化繁荣景象。

(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文化村长”白颖为村民讲解示范蒙古舞动作技巧。)
最近,在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文化广场,“文化村长”白颖正在为村民示范蒙古舞的提腕、压腕、抖肩等动作技巧,耐心纠正每一个细节。在她的指导下,村民们原本生涩的舞步渐渐变得整齐划一,脸上洋溢着自信笑容。“自从白老师教我们跳舞,不仅身体变好了,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村民白金玲说。
自2022年担任“文化村长”以来,白颖深耕舞蹈教学,牵头创作编排三句半《婚俗新韵敲起来》,策划“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戏曲下乡”等系列活动,推动曾经“闲坐家中”的村民从文化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主导者。“看到大家从害羞不敢跳到主动报名、自信展示,就知道文化的力量正在显现。”白颖高兴地说。

(葛根庙镇“文化村长”阿古拉巧用传统曲艺载体,将党的政策精神融入唱词,传唱村民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的“家常话”。)
在葛根庙镇的田间地头,时常萦绕着悠扬的四胡声与朗朗上口的好来宝,这是“文化村长”阿古拉巧用传统曲艺载体,将党的政策精神融入唱词,把“书面语”转化为村民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的“家常话”。“用好来宝传递党的声音,既能让政策落地生根、走进百姓心坎,又能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阿古拉说。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当地四胡爱好者组建起农牧民业余乌兰牧骑队伍,创排《移风易俗好来宝》《村规民约要牢记》等作品,以诙谐直白的语言、婉转悠扬的曲调,将文明新风、政策要点唱进田间地头、送入千家万户。村民白山虎感慨道:“现在我不仅会唱叙事民歌、好来宝,还能尝试创作,把村里的新变化、好风气写进唱词里,感觉自己成了文化传承者。”

(在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文化村长”白颖的指导下,村民们原本生涩的舞步渐渐变得整齐划一,脸上洋溢着自信笑容。)
一直以来,乌兰浩特市通过“点对点”精准选派机制,推动“文化村长”扎根乡村一线,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村歌嘹亮”“为人民而舞”等12类文艺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已成功培育本土文艺人才1502人,组建村级文艺团队84支,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近1500场,切实以文化赋能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文化火种在乡野间持续扎根、开花结果。(刘玉霞 黄明珠)



